请输入搜索信息

新闻资讯

中心新闻

   7月21日,人民币汇改满十一周年。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行汇率机制改革,开始实行以市场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开启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和国际化之路。值此十一周年之际,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更新其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国际影响力指数,并新增发布了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指数,发现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离岸人民币汇率(CNH)一直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但其影响力呈下降趋势,而在岸人民币汇率(CNY)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这可能是因为在岸人民币汇率(CNY)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造成的此消彼长。
 

/Users/cx/Downloads/figure-2016年7月20日-1.jpg

图1

根据更新的厦门大学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影响力指数(图1),自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在岸人民币汇率(CNY)的变化对世界主要货币和亚洲主要货币的影响力均不断上升。其中,2005年7月21日的汇改是个标志性事件,指数值向上跳跃,由负变为正,说明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影响开始大于其它货币对人民币的影响;同时,几次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使其国际影响力小幅上升。而2015年8月11日中间价改革的影响有正有负:对亚洲主要货币的影响力上升,但对世界主要货币的影响力反而下降。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力大幅上升,其中人民币汇率对世界主要货币影响力的上升幅度要明显大于人民币汇率对亚洲主要货币影响力的上升幅度。

 

图2

如图2,新增发布的厦门大学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指数主要有几个特点:首先,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指数值总体上高于在岸人民币汇率(CNY)国际影响力指数值,说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也说明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步骤。其次,离岸人民币汇率(CNH)的变化对世界主要货币和亚洲主要货币的影响力逐渐下降,特别是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中间价改革则大幅降低了其国际影响力,这可能是因为在岸人民币汇率(CNY)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造成的此消彼长。

 
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此次新发布的系列指数包括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总指数、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对世界主要货币影响力指数、以及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对亚洲主要货币影响力指数,考察离岸人民币汇率(CNH)的变动对世界主要货币(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瑞士法郎、加元、澳元)和亚洲主要货币(港币、新加坡元、韩元、新台币、马来西亚林吉特、菲律宾比索、泰铢、印度卢比、印尼盾)的影响力,分析离岸人民币汇率每变动一个标准差对其他货币的净影响程度,即离岸人民币对其它货币的影响减去其它货币对离岸人民币的影响;采用最新分析网络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计算,该模型拥有17个方程和578个回归系数。样本期始于2011年3月,初始样本期是2011年至2012年,经过近1000多次迭代估计(recursive estimation)出从2013年开始的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走势,让汇率市场数据说话,直接反映离岸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的市场动态。
 

2016年6月6日厦大经济学科首次发布人民币汇率(CNY)国际影响力指数,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6月24日,厦大经济学科在与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金融风险量化与管理论坛”上正式发布了人民币汇率(CNY)国际影响力指数,及时反映英国“脱欧”导致人民币汇率的国际影响力大幅上升。7月21日,厦门大学经济学科新增发布离岸人民币汇率(CNH)国际影响力指数,回顾人民币汇改十一周年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历程。人民币影响力指数是厦大研究团队运用定量分析进行经济系统数据分析的典范,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工具,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实证研究人民币汇率在国际上和亚洲地区的影响力,也可对人民币汇改等政策实施以及英国脱欧等重大国际事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估,增强了经济政策建议的科学性,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高水平的新型经济学智库的有益尝试。

 

(厦门大学人民币汇率国际影响力指数课题组 周颖刚 王艺明 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