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搜索信息

新闻资讯

中心新闻

 

“我们曾经历过金融的繁盛,但现在繁荣确实已经结束。”201678日,世界金融领域的权威和最顶尖专家之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René M. Stulz教授在2016中国金融国际年会主旨演讲时如此表示。

2016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清华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共同主办,于78日至10日首次在厦门举办。

此届年会特邀René M. Stulz教授发表题为“the Future of Finance”的主题演讲。“2007年的金融危机是一次重要事件,这是繁荣的结束吗?”,René M. Stulz教授以这个问题作为演讲开场白。为了回答这一问题,René M. Stulz教授从三大指标的变化出发,进行了现实与理论相结合的分析。首先,从上市公司数量看,美国上市公司数量从1997年开始持续下降,这与普遍的预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1997年开始,IPO率持续低于退市率,那么我们就要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些公司选择退市呢?可能的理由是:由于搜索成本和监督成本下降使得上市不再有吸引力了,而企业家们也对IPO更悲观了等等。其次,从银行资产与GDP比看,各国基本都经历了持续的增长,但在金融危机后,银行监管经历了重构,巴塞尔协议三的实施提升了对资本金要求,规则也更为复杂,而这一强有力规则的实施阻碍了银行业的发展,限制了银行业对杠杆的使用。再次,从CDS的名义持有量看,自2007年以来,其显著并持续下降,这也表明银行由于资本金要求的提高,限制了其参与此类业务,部分解释了我们看到的金融体系的崩溃。

通过以上三大指标的分析,René M. Stulz教授作出结论:我们曾经历过金融的繁盛,但现在繁荣确实已经结束。这对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如何看待金融的未来呢?他提到,我们需要使金融对现实而言更有用,同时,我们对金融的理解还有许多不甚明白的地方,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金融。与会学者对此也表示认同。从业界来看,实业金融家们更关注市场和操作,金融学的研究对现实金融发展的作用,还有进一步完善的巨大空间。

同一天的上午,论文专场的学术论文报告就已经拉开了帷幕,12个主题报告陆续进行,内容涉及:媒介与网络、LBOsIPOs、资产定价新方向、内部人交易、资本市场不完整性、宏观金融、金融异常现象、资产定价实证、信贷市场、国际金融、金融恐慌与经济性波动、宏观金融等等。其中,涌现出不少引起广泛关注的成果。

例如:Mark Paddrik讨论了银行网络与系统性风险,他认为2007年金融危机充分体现出金融机构间的网络化结构增大了流动性风险和金融脆弱性,有不少理论试图解释这一问题,但由于缺乏数据而缺少实证研究。因此,他从历史角度,通过考察1863-1864年国家银行法案出台后金融体系的运行,证明了银行网络化结构使得银行更易受到挤兑引起的流动性冲击。来自香港大学的张少君观察到风险分享和资产价格方面几个十分有趣的现象:资产收益比总消费增长更高度相关,国际间的消费增长相关性方面,股权人比非股权人更高。由此,他通过建立一个不完全市场模型,从投资者异质性、偏好异质性和不完全市场等角度讨论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机理,并证明股票市场一体化提升了资产收益的相关性,而没有提高总消费增长的相关性。

来自多伦多大学的Redouane Elkamhi对论文进行了评论,他从回顾已有文献,提出还可以从信息成本等角度来解释投资者有限参与的内生性问题,并进一步认为,这些现象背后的机制并不一定是有限参与的问题,因此可能需要更进一步的讨论,也有学者就论文提出关于模型具体设定、指标度量等具体问题。

2002年第一届中国金融国际年会(CICF)举办以来,其已经发展成为中外金融领域专家学者交流互动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金融学界的重要活动之一。毫无疑问,论文专场从来都是最让人期待和关注的。据悉,此次年会共收到976篇投稿论文,其中亚洲380篇、欧洲138篇、北美洲357篇、大洋洲61篇。年会期间,与会学者们就金融研究前沿相关的240余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分成62个论文专场进行研讨。论文主题几乎覆盖了金融的各个领域,包含了资产定价理论与实证、宏观金融、银行与系统风险、国际金融、公司金融理论与实证、金融市场的微观结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与信息、兼并与收购、衍生品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个时间段内,除英文专场外,还特设一个中文专场。

此届年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500余位学者参与,他们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来自不同的学术机构。例如: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等等。除海内外的著名高校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例如: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国际清算银行、长江商学院等等。海内外学者们汇聚一堂,聆听金融学前沿报告,共飨饕餮学术盛宴。

作为此届年会的主办方之一,两院数十名教师应邀出席年会相关重要活动。牛霖琳、魏志华、姚加权、郑振龙等老师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城投债利差与国债收益率的联合动态与风险传导”、“媒体报道对重大资产重组决策的影响:促进或抑制?”、“The Information Role of Advisors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Evidence from Acquirers Hiring Targets’ Ex-advisors”、“通胀预期:金融市场隐含信息的视角”的报告,周颖刚、郭晔、任宇、郑振龙等老师分别担任公司金融、税收与公司政策、企业投资分会场、公司金融理论、利率与金融危机等分会场的主持人,陈蓉、姚加权等老师作为相关分会场的评论人,等等。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作为中国金融学教育与科研的重镇,被外界誉为金融学“黄埔军校”,十分注重金融学前沿学术研究,每年均有数十篇论文发表在国际国内的重要期刊上,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国际学术资源,积极搭建金融学国际学术交流高端平台。此外,两院不断开拓和发展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著名院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和实质性的合作关系。

WISE 施一琪 张靖)